
先看李白《醉草答蕃书》所涉及的“蕃语”可能是哪些地方使用的语言。
“蕃语”一词在唐代诗歌中即已出现——诗人李益(748年-829年)的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》:
六州胡儿六蕃语,十岁骑羊逐沙鼠。沙头牧马孤雁飞,汉军游骑貂锦衣。
云中征戍三千里,今日征行何岁归。无定河边数株柳,共送行人一杯酒。
胡儿起作和蕃歌,齐唱呜呜尽垂手。心知旧国西州远,西向胡天望乡久。
回头忽作异方声,一声回尽征人首。蕃音虏曲一难分,似说边情向塞云。
故国关山无限路,风沙满眼堪断魂。不见天边青作冢,古来愁杀汉昭君。
标题中的“夏州”是古地名,今陕西横山以西。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,筑统万城都之,后北魏灭其国,置夏州,治岩绿县。隋改置朔方郡于此,唐恢复为夏州,为夏、绥、银节度使理所。“胡儿”在唐代是对突厥等西、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,有蔑视之意。
首句“六州胡儿六蕃语,十岁骑羊逐沙鼠”,意即六个州的“胡儿”说着六种少数民族语言。“六蕃”是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。由此句看,此诗中的“蕃语”不是一种语言,是对北方多个少数民族所用语言的统称。诗中“胡儿”所唱的歌即是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唱歌。诗中还提到“蕃歌”“蕃音”“虏曲”为“胡儿”所有的蕃地歌词、口音和歌曲。诗中的“胡儿”也非“夏州”本地人,他们的家乡在“西州”。
“西州”又在何地?360百科“西州”词条注解如下:
1.泛指义: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。
2.特指义:唐代西昌州的新名,治所在高昌,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的高昌故城。
3.特指义:指西州城,即古扬州城,是南京在东晋时期下辖的一个城,为扬州刺史的治所。
由以上释义可知,唐代的“西州”“治所在高昌”,所在地今新疆境内所置三州之一。可见,李益诗中所写“胡儿”的家乡在今新疆境内。
由李益诗歌和分析可见,李白即使懂得“蕃语”,也不能证明他出生在唐时的西域——今天的吉尔吉斯坦境内,那是比“西州”更为遥远的地区。而诗中的“蕃语”则是新疆、内蒙古一带的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,且各不相同。退一步说,李白即使生于西域,即使能够使用“蕃语”,或许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,要通晓全部则比较困难。
需得注意的是,在冯梦龙《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里,亦将“蕃书”改作了“蛮书”,所在国有了具体指向——渤海国,在今朝鲜半岛。“蕃书”也变成了渤海国文字,与通常意义上的“蕃书”相去甚远。这就更不能证明李白生于西域了。
(待续;讲李白我是认真的;版权所有)
文/赵 斌 图/谭昌永、蒋戈
李白故里,四川江油














 |